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通常采用了浸渍法,近年来,研究者还开发了其它的制备方法,如淤浆法和原位生成法,浸渍法是将含有活性金属组分的盐溶液与炭充分的浸渍,然后经过干燥、焙烧、硫化等环节制成催化剂。淤浆法是将炭在氧化铝和水形成的悬浮浆液中充分的回流浸渍,然后将液体倾出,再将其干燥即可,省去了传统浸渍法的焙烧步骤。据研究,采用淤浆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性能与传统浸渍法的结果相近。原位生成法是指将很细的碳质颗粒和活性金属前体同时加入反应原料中,在渣油加氢反应的过程中,前体原位的分解产生的活性金属沉积在碳质颗粒上,然后在硫化剂的作用下,活性的金属转化为了相应的硫化物,促进了渣油加氢转化,这种催化剂的制备法多应用于浆态床渣油加氢的过程。
虽然原位生成法制备的催化剂在渣油的反应中的分散性和活性比较好,但是由于其使用的活性金属的前体一般是油溶性钼、镍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价格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需要对活性金属进行回收处理,炭负载型的催化剂可以采取焚烧等手段对金属的组分进行回收,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一般包括了浸渍、干燥、焙烧、硫化等环节,考察了制备的过程中不同的制备条件,例如前体的选择、金属负载量、浸渍的时间、浸渍的顺序、浸渍溶液的PH值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催化剂制备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制备的条件,可以有效地控制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活性金属的分数,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咨询电话:0371-66557588